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倒数第五 (第4/5页)
戴名世的《南山集》案,其实,源于一个并不美丽的误会。 康熙四十八年的会试第一名,也就是会元,正是戴名世。 当时,士林普遍都以为,戴名世理所当然的成为今科状元。 不料,殿试张榜,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之子赵诏熊,竟然成了当科状元。 既然状元出乎众所意料,江南士林不免议论纷纷,认为是位高权重的赵申乔,暗中作了手脚的结果。 平心而论,亲儿子点状元的事,和赵申乔没有半点关系。 按照殿试的惯例,考官们列出前十名的卷子后,康熙几乎都会给予不同程度的改动。 天子门生,恩出于上,必由乾纲独断也。. 诸如,一甲第一名的名字不好听啊,第三名的馆阁体不入眼啊,都很可能成为康熙看不顺眼的原因。 并且,根据科试避嫌的规定,亲儿子参加殿试,赵申乔就不可能是殿试的考官之一。 但是,舆论是可以杀人的。 赵申乔仗势欺人的说法,被人用公开揭贴的方式,贴满了四九城内的大街小巷,从而闹出了一场极大的风波。 本是个大清官,且个人cao守极佳的赵申乔,瞬间臭了大街。 后来,赵申乔借《南山集》诬陷戴名世,其实是想借康熙的手,一雪心头之恨! 康熙是什么人?他一眼就看穿了赵申乔想借刀杀人的歪心思。 正好江南士林始终不和大清一条心,康熙便顺水推舟的扩大了打击的范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