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52节 (第7/8页)
冷哼一声,《游褒禅山记》写得一定不如《赤壁赋》。 唐朝。 韩愈回味着王安石的那句话,虽然寥寥几笔,然而流畅精益、文从字顺,与连篇累牍的骈文截然不同,倒是和他提倡的古文颇为相似,细读之下还更为平易,当下便喜欢上了三分。 “我便说,古文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他神情振奋地铺纸,准备给柳宗元修书一封,再详细阐释自己的古文主张,时下文风,该变了。 北宋。 苏辙道:“楚姑娘说宋人爱说理,不知兄长的《赤壁赋》是否也有说理之句。” 苏轼状似认真地想了想,道:“或许是略论了几句曹cao的败亡之理?”他觉得自己还是很喜欢议论古今的,名字都叫赤壁赋了,一定会写到赤壁之战的吧? “说来,我新近读史书略有所感,构思了一篇《始皇论》,待写成之后,再与你品鉴。” 苏辙一喜:“甚好!那便坐等拜读兄长大作了。” 【但其实仔细来看,郁达夫这段话颇有些疏漏,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古典诗文中,秋的情调都不尽然是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我们可以举出很多的例子,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又比如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还比如这两首。】楚棠没有再念,而是将文字放了出来,众人一齐感兴趣地抬头去看。 “《浪淘沙·北戴河》,这是一首词?北戴河又是何地?” 带着疑惑,大家慢慢品读起来。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奉天殿。 朱元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