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章 南京兵器局 (第2/4页)
饷,很快就从临近的各大城市中招到三千多名工匠,其中大部分只要学习一段时间,就能上手制作盔甲,火枪了。 与此同时,他也已经着手从福建,广东招揽一批制造火炮火枪的工匠,以满足大军的兵器枪炮需求。这个时期,大明境内制炮技术最高的,就属这两个靠近澳门的地方了。 朱慈烺把所有工匠都集中起来之后,将制炮,制枪,制弓弩,制作盔甲的都留在了南京的武器工坊之中,准备和汤若望从澳门请来的那些葡萄牙工匠一起,构成了“南京兵器局”的主干力量。 而其余的工匠,手艺精良的,留在“南京兵器局”,水平差一点的,则是分到各个军营的兵器工坊,做一些兵甲火器的修修补补和铅弹,箭矢等消耗性武器的制造工作。一旦开始大战,这方面的工作量也会迅速上升。m. “南京兵器局”经过了朱慈烺和工匠们的讨论策划之后,分为了:火炮,火枪,弓弩,刀枪,盔甲,盾牌等等十几个工坊。 各种冷兵器自然是本土工匠的长项,虎蹲炮,鸟铳等老式火枪火炮,在备料充足的情况下,本土工匠也能制造出质量优良的产品。而新型火炮,新型火枪,譬如四磅炮,鲁密铳等等,就得依靠汤若望即将请来的葡萄牙工匠协助制造了。 工坊的具体管理朱慈烺自然不会插手,但是新型的管理制度,流水线生产方式,分工协作,新工匠的培训,以及灵活的薪酬激励制度,这些关乎火器生产效率和进度的事情,却是他必然要cao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