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鞑子兵十万 (第2/6页)
个侠士,而不是一个优秀的封建统治者。这也是原本历史上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毕竟,这可是十七世纪,不和乡绅合作,不和地主阶级“打”成一片,却和地主阶级“打”成一片,哪里有不失败的道理? 换言之,这就是明末版的没有结合华夏的基本国情,过于理想主义了! 只能说,李自成作为农民军领袖,是优秀的,但是作为一个十七世纪,东方大国的新晋皇帝,却还不够。 历史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朱元璋在围堵农民起义上的天才制度设计和军事科技的发展,满鞑的存在,都使得他在学会和缙绅同流合污,携手压迫农民老兄弟之前,就意外死在了九宫山。 不过,现在的李自成正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时,哪里会想到这些问题?人只有在失败的时候,才会反思,李自成也不例外。 从西安誓师东征以来,顺军一路所向披靡,除了宁武,压根没打过一场像样的仗,一路上都在接受明军的投降。 从大同,宣府,到居庸关,保定府,再到蓟州镇,整个长城沿线的北方的明军都在争相打开城门迎接他的到来,可谓是“天命所归”,一路上仅仅是投降的明军就超过了二十万,整顿起来,至少有十万可用之兵。 而他从陕西带出来的主力,只有十万出头,就算加上从河南北进的刘芳亮所部,也不过是十二三万,除了留守各处,派往山东,北直隶各州县的四万多人,他手里还有六七万老营兵,以及从投降明军中抽调出来的两三万精锐。 虽然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最惨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了十八骑,但这个时候,终于入主北京城了,李自成心中还是难以掩抑的激动。 这天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