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四章 流水线军队 (第6/8页)
想到马将军进展如此迅速。” 马士英和高杰一样,都是密集的军事会议之后,自行融会贯通,然后进步飞速的。他们跟着朱慈烺之后,本身的战斗经验十分丰富,手下的兵马也强了很多,缺的是理论方法的指导,所以颇有一点就通的感觉。而张煌言因为在中军,近水楼台先得月,马士英还是湖广大战之后回到南京,朱慈烺多次召集各军将领进行局势推演分析,获得了学习的机会。 阅兵台上,在周围诸将的注视之下,马士英镇静自若,缓缓说道: “末将一开始便是按照陛下定下的编制来训练大军的,在演练的过程中,便觉得深深佩服,陛下一开始定下的五百六十人编制,便完美解决了大军阵的固有弊病,使其具有充足的灵活性。 首发&:塔>-读小说 而六十人分遣队的设想,也使得军阵在作战时,足以应对两翼和后方的敌军突袭,甚至是能在正面也发挥出人意料的突袭作用。” 马士英按照惯例拍完领导的马屁之后,顿了顿又继续道:“所以,末将和手下的将领其实也只是在原本的框架上稍微补充了一些,首先第一点便是士兵之间的间隔。 这点看似微小,但却关乎到了军阵实力的发挥。长枪兵与长枪兵之间,火枪兵与火枪兵之间,以及这两种不同的士兵之间,在战场上都需要密切的配合,前后左右的距离,就决定了他们配合的程度,以及军阵进攻反击的效果。 如何确定这一距离,是末将和手下将领在实际的练兵过程中解决的第一个困难,但在全军的努力下,最终得以克服。 其次则是陛下提出的这一新式军最主要的武器是长枪和火枪,四磅炮虽然也在其中,但主要是火枪的补充。如何确保这两样武器在军阵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互相掩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