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抛出橄榄枝 (第3/4页)
史书的人,把两人的经历如数家珍地吹一遍,又真实又诚恳,哪里能效果不好? 而李邦华和倪元璐也终于确定了朱慈烺是心怀大志,早有准备的英主,心中也暗暗下了辅佐之心。别说朱慈烺对崇祯不抱希望,若是有得选,他们这些忠臣对崇祯也同样是不抱希望的。 其实,在原本历史上,顺军和西军余部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南方各地的义军领袖,又何尝也不是这样呢?他们若不是没得选,若不是不愿意做满人的奴隶,也不会选择尊明,从反贼,海盗摇身一变,成了明军。 最令人唏嘘的是,曾经围剿他们的明军,却摇身一变,以满清绿营军的身份,再次成了他们的对手。 朱慈烺此番南下,必然是不会听崇祯的,若是崇祯安安静静做一个吉祥物,父慈子孝也未尝不可,如若不然,他也绝对不会手软。 只能说,李邦华老爷子的眼神,确实好,朱慈烺就是那么务实,一点也不带含糊的那种。 而后的交谈中,朱慈烺有意无意的和两个老臣透露了自己的南下之后的计划,涉及到了整顿朝堂,革新吏治,开源节流,筹集军饷粮草,开设工坊,以及训练新军等诸多事宜,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其中有些偏颇或者不符合实际的地方,李邦华和倪元璐也直接指出。 他们已经确定了朱慈烺这人的品性,这种事关大明生死存亡的事情,是不必藏着掖着的。当然,两人混迹官场那么多年,就算是直接指出,说话也是极好听的。 很快,就到了吃饭的时间,军士们自然是吃大锅饭,朱慈烺也打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