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90 (第4/4页)
做什么? 答:去悼念他早殇的次子杜并,也就是杜甫未能谋面的二伯。 最好的墓地,最好的墓碑,当世文豪、左台监察御史苏颋亲自给写的墓志铭,他还写了一篇极尽赞美之能的祭文,为这个只有十三岁的少年——“安亲扬名,奋不顾命,行全志立,殁而犹生”。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应该算是对一个人死去之后最大的赞扬了,指代他人虽然死了,但精神犹存,死得其所。 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他的儿子死了,为了救他死了。 “杜老爷子能在上官和同僚那样处心积虑的杀招之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活下来,自然不可能是没有原因的。” 杜审言的次子杜并,就是这个原因。 在杜审言被构陷关进大牢里之后,杜并形积于毁,口无所言,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只知道几日后,他便趁着周季重大摆宴席的机会,潜入了司马府,趁其不备,用匕首刺杀了当时还是司马的周季重。结局可想而知,杜并被府内的官兵乱刀杀死,周季重也因重伤不愈而身亡。 但正是因为有了杜并这样震惊朝野的刺杀,才有了其后对杜审言一案的重申,还了杜审言清白。 有人说杜并孝感动天,但过于年少冲动;也有说人这是从小老成持重的杜并算好的,用他的死,换来父亲的一线生机。 不管哪种是真相,结果都是年纪轻轻的杜并死了,徒留他的老父杜审言在人间早生华发。 正午的烈日下,杜老爷子从酒坛中倒出几乎没有一丝杂质的琥珀色黄酒,这是唐代的酿酒技术下所能酿造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