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谭_第一百三十九章 踏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踏青 (第2/5页)

役兵源。

    因此,地方上若是有人敢于犯天下之大不违,侵害这些集体所有制的府兵屯场利益;那是嫌来自朝廷的铁拳不够硬实,还是生怕众多预备役或是现役军人眷属,不敢聚集起来给你父母官好看?

    然而,这又诞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沿着环绕长安的八水,而逐级拦坝造堤建立起来的,诸多官私水力工场、作坊;与这些军府屯田所需的灌溉水源之争;然而对于朝廷正可谓是手心手背都是rou。

    新军府固然是朝廷中枢的兵源基石,但是大量沿水而设的水力工场,同样也是朝廷在薄免田赋之余,额外创造价值和税收的来源。因此,在朝堂博弈多年之后最终结果,采纳了让rou烂在锅里的折中方案。

    也就是八条径流的沿岸地方十里之内,以水利工场的营造和生产为优先;同时,在其他地方以军府屯场灌溉为优先;由此形成了上游相对扎堆的工场地带,和下游连片府军屯场遍布的现有格局。

    与此同时,虽然为了避免新军府的恶性膨胀和浮滥化;自梁公时代起就以圣训/祖制的形式,严格限制了最初军府的定额;即享受免税免役的每户府兵之家,只能有一个儿子/女婿继承家门的铁律。

    也只有在家门断绝,或是身份转迁将吏,而别列军官之籍后;才能将原有的府兵身份和资格,转给最近的男性亲族。至于其他的成年子嗣,除了请求转为戍边屯守或是出藩开拓,就是被优先招入官办工场。

    因为,这些出自军府家庭的子弟,相对营养好身体健实,比起普通百姓也更有组织性和服从性。同时,他们也是朝廷制度和皇恩浩荡之下的受益者,一旦国家有事,在忠诚可靠上也更胜一筹。

    因此,当年与梁公亦师亦友的泰兴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