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6 (第2/4页)
”罢了。 也因此,这三所学馆,学生资质、学识、年龄、家世等等相差极大,从白发鸿儒,到还在读千字文的黄口小儿;从皇子龙孙,到贫家举子,不一而足。于是,学馆按照每旬一考的成绩和老师的评定,分了二十多个班级,按阶次授课。 其中,国子学和太学最像,学生都是瞄准科考而去,主攻儒家经典,因此学生大多不是顶级贵族。而弘文馆为皇帝下属,多为已经过了殿试,但更愿意专研学问而不是做官的进士,或者一些屡试不第,但却广有才名,或是不善作文,但琴棋书画有一、二冠绝天下的大才子。因此馆也肩负政务,是以多为成年男子,极个别,那就是皇帝比亲子还疼爱的小孩儿了。 崇文馆本是东宫下属,但本朝尚未有太子,因此都是皇子、宗亲学习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个班,是供公主、郡主等贵女学习的地方。在崇文馆学习,要想科举得中,其实是比较难的事情。因为这里的学生都不需要用功名入仕,他们的长辈已经搏下了足够的资本。因此,这里是按照儒家传统,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都要学习。说谁有才,也是诗文做得好、策论得皇帝的心,八股经文却是不怎么重要了。 曲吉在年前入了太学。 周氏是个狠得下心的女人。因为听青青说了,曲士廉是要调回京都的,她便下决心,给自己丈夫纳了一个良家妾,陪他回顺阳。周氏自己,却是待在京都,孝顺父母,最重要,照顾几个孩子。 在古代,她这样做,绝对是既聪明又得实惠。因为有儿子,还为长辈守过孝(虽然没守够),便在“三不出”之列,因此,除非她犯了天地不容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