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 (第1/4页)
凑合合把前面的遮过去,到了一段最著名的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拉琴的更要显一显本领,拉得激越无比,尽是婉转花腔,让商细蕊没有插嘴的余地。不过凭良心说,何少卿的大弟子,弦上功夫到底是拔尖的,一段自由发挥拉下来,下面就有识货的人给他叫好。琴师出够了风头,回归本调,开始拉那一段慢板,可是商细蕊却不唱了。 商细蕊转身走向那琴师,摘下髯口,语重心长道:“人,是不可以这样的。” 琴师一呆。金部长他们别有一番兴致地看着台上,程凤台更是比看戏来劲。琴师是有逾越之过,可商细蕊现在唱的又是哪出呢? 商细蕊教导说:“何大叔在世时,常说弦要跟着嗓子走,不能把角儿的嗓子晾着了,得托着腔。兄长一心要显你的胡琴,喧宾夺主,先声夺人,先落了好去,可让台上的人怎么唱呢?若不各尽其职,各守本分,这戏是断不能演了。” 商细蕊这番道理说的极是,可是当着这许多人的面如此讲来,也忒不给琴师脸面了。那琴师本就是个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这便不买账了,缓缓站起来,把垫胡琴的白手绢搭在肩膀上,醉眼道:“我当哪个嘴毛没长齐的小子在那卖大辈儿浑吣,原来是商大老板。您别说,商老板虽不识几个字,这话倒是有文采。” 程凤台也觉得商细蕊很会用成语,居然在下面一点头表示赞同。 “鄙人不才,跟着先师学了十二年的琴,竟不知道什么叫随嗓子,什么叫托腔。”琴师歪着脑袋,不安好心道:“听商老板方才的口声,与先师极有渊源的,又是咱北平城出了名的‘文武昆乱不当,六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