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82节 (第5/6页)
事件的发酵,渐渐传染式地被曝露出来 珍卿写《我启明的先生们》,成功为启明学校筹得数万经费。 《我启明的先生们》,集记叙、抒情、呼告、议论于一体,给读者造成很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这一横空出世的“启明体”,被不少教育界的人士援用,借以反映各自学校的窘况,以期像启明学校那样获得援助。 现在海宁的大小报纸上,充斥着“启明体”式文章。 荀学姐家里收集了不少这种文,一家人没事会拿出来评头论足的。 荀学姐又拿来给珍卿看,珍卿拜读之后不知是哭是笑。 充斥报端的“启明体”文章,数量很多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不但毫无文笔真情可言,甚至庸俗粗鄙rou麻之极。 荀学姐告诉珍卿,结合新闻学和语言学分析,“启明体”很快会变成一个偏贬义的词。 这一会儿在电车上,珍卿看见路上不少拿小旗的人。 那些男女多着长袍正装,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的——多半是参与讨薪的□□们。 杜教授被欠薪也达半年,他今天一早上也出门,说不定就在这些讨薪队伍里呢? 有人老是讲民国范儿咋样好,说民国的文化人待遇高。 该叫吹民国范儿的人穿来,看看顶着毒日头讨薪的人们,就晓得民国范儿未必不拉垮。 珍卿蓦然想起一件事。 之前,杜教授特意找她说话,就她将来的职业理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 珍卿说她还没有想好。 杜教授委婉地吹风,说觉得她适合做学问,将来谋个教师的职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