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_第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节 (第6/10页)

吧,你别落了课业,我好好地给你讲完史, 也算是大功告成了。”

    阿四坚持不懈地把话题往歪带:“只比崔大郎大三岁的赵娘子都已经任职十余年了,怎么崔大郎年纪轻轻的就知道四处玩乐, 都不去试一试科举么?”

    “科举?你是年年去尚书省看人考试,半点也不把考卷看进去呀。”谢大学士气笑了,手指敲桌板,“你再不用心点学,再过二十年,你也没胆子去下场科考。”

    不等谢大学士的长篇大论洋洋洒洒盖在阿四头上,外面来人传唤谢大学士前往政事堂。谢大学士无奈住嘴,抽身离开前点了一弘文馆的学士监督阿四。

    学士一板一眼地问阿四有何不明白的地方?

    阿四道:“我想不通,为什么有些人似乎都不大重视科举。”科举考场的公平也好,入场的资格也好,总是显得马马虎虎的。这可是朝廷取士的重要途径,甚至阿四从前只知道这个。

    学士遂问:“大周上下共有两万左右的大小官员,公主可知道其中有多少是科举出身的?”

    阿四回想身边见过的官员,随便猜个数字:“八千?”

    “三千。”学士眼中是阿四不懂的深沉,“这还只是官员,没有算上胥吏。要是把胥吏也包含在内,科举出身的官吏不足百一。”

    这倒是阿四闻所未闻的,她追问:“那更多的人来自哪里?”

    学士很难不笑,她和阿四对视。片刻后,阿四“啊”一声,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

    弘文馆本身就是一个不用参加科举就能入仕的途径,再有的恩荫出仕、权贵举荐……更多的时候财富和权力只流传在血脉之中,极少数逆袭的人才,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