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片月_第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4/6页)

  “他来长安,下榻何处?”

    “听说下榻在孔大人的别馆。”

    “兰台的正字孔大人?”

    “我的确听人叫他孔正字,是个很有趣的小老头。那天还和陈大人拌嘴来着。”

    “哪天?”

    “九月初八,陈大人遗失印鉴的那天呀。”

    李纤凝方才问和陈公亮同来者有谁,公孙大娘不肯透露。花露口松,不知忌讳,李纤凝趁机打听,“那天除了孔大人陈大人,还有谁?”

    “还有刘三爷。”

    “他也在?”

    “就是他做的局呀,答谢买画的几位大人。”

    李纤凝叫他把这几人名字写下来,花露说她也不准知道名字,他们互相称呼官职,她能给出的也只是官职。李纤凝说没关系,姓氏加官职查到人轻而易举。花露遂将那日的人一一默写笺上。

    花露送李解二人下楼,告辞前,李纤凝忽然询问花露,“你今年二十岁了吧?”

    花露一呆,继而微笑,“旁人皆猜我十五六岁,公子如何一猜即中?”

    李纤凝神色渺渺,“瞎猜的。”

    第26章 盈月篇(其六)犹抱琵琶

    上次托付昭国坊坊正的事有了回音,据他所查,房主叫陈半商,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多年前去了江南做生意,一直未归。房子托付给老仆管照,半年前老仆去世了,没有途径联系陈半商,自然而然也无从追查入住之人。

    李纤凝这头也不顺利,花露所给名单上的人,要么在秘书省任职,要么是集贤院、翰林院的官儿,当然不能简单粗暴地唤来县衙问话,只得带着十二分恭敬登门拜访,多数吃了闭门羹,纵有肯赏脸相见的,闻说与命案有牵扯,也三缄其口,不肯漏出只言片语,省得惹上麻烦。

    沈子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