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143章:贵在态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章:贵在态度 (第6/8页)

下。

    况且各地推上来的士子,九成以上都是世家门阀私学中的子弟、门生,考试的结果反而让世家门阀进一步壮大,从中冒头的寒士为了自身仕途和利益,无不例外的投靠了世家门阀,最终使世家门阀获得了更多的外援,声势更大。

    有鉴于此,杨坚于是在全国各地兴办教育、为国养士,只要如此坚持几十年,必将成果斐然,而从千千万万人口中脱颖而出的顶级寒门士子,未必争不过世家门阀子弟。

    但是办学之举,遭到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南方士族等等利益集团一律反对,若是继续执行下去,这几大政治集团必将走向一起;而走向一起的结果,便是足以改朝换代的乱世到来。杨坚无奈之下,只好向现实妥协,下令废除国子学、四门学(京城小学)、州学、县学,唯置太学博士二人、学生七十二人。

    刘炫当时上表:说学校泽被万世,不应该废止,情感和道理都很恳切,但是杨坚的大局观远非刘炫能及,自然没有采纳刘炫的建议,将废学之事执行了下去,但是刘炫是纯粹的文人,既不懂政治妥协艺术、不懂大世形势,也没有意识到杨坚的无奈妥协,后来联合刘焯,不甘心的屡屡上表,终于惹恼了许多人,渐渐地就无法在官场立足,杨坚屡次用他们,而他们屡次被同僚、士林压了下去。

    杨坚把二刘压制下去,何尝不是是在保护推崇文教的火种?

    后来他把刘焯、刘炫派到蜀王杨秀府下做事,一方面是借杨秀之权保护二刘。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杨秀领会他推广文教的用意,将二刘的价值在益州发挥出来,然而杨秀却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主,不仅没有使用二刘,还折辱他们;将刘焯发配到边远充军、强迫刘炫给他当门卫。直到杨秀被废掉蜀王,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