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_第411章: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1章: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第6/11页)

也赌了,不仅把装着金珠银珠的佩囊放到大盘,而且连玉佩也押上了。

    东方来的人都与杨集赌上了,自然不再和其他人赌,这让凉州的人遗憾不已。

    杨集见状,心中乐坏了,接着让人将代表一个时辰的沙漏摆上,然后正式答题。

    第一题是:“假令太史造仰观台,上广袤少,下广袤多。上下广差二丈,上下袤差四丈,上广袤差三丈,高多上广一十一丈,甲县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乙县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夏程人功常积七十五尺,限五日役台毕。羡道从台南面起,上广多下广一丈二尺,少袤一百四尺,高多袤四丈。甲县一十三乡,乙县四十三乡,每乡别均赋常积六千三百尺,限一日役羡道毕。二县差到人共造仰观台,二县乡人共造羡道,皆从先给甲县,以次与乙县。台自下基给高,道自初登给袤。问:台道广、高、袤及县别给高、广、袤各几何?”

    杨集用炭笔假设完毕,再列出了方程式,一步步的算下去,最终的答案是台高18丈、上广7丈、下广9丈;上袤11丈、下袤14丈。

    甲县给高4丈5尺、上广8丈5尺、下广9丈、上袤13丈、下袤14丈;乙县给高13丈5尺、上广7丈、下广8丈5尺、上袤10丈、下袤13丈。

    羡道高18丈、上广3丈6尺、下广2丈4尺、袤14丈;

    甲县乡人给高9丈、上广3丈、下广2丈4尺、袤7丈;乙县乡人给高9丈、上广3丈6尺、下广3丈、袤7丈。

    为了防止错误,杨集又算了一遍,感觉精准无误以后,便让待命的朱粲将答卷传给了王孝通,接着又做下一道。

    这些题目和答案早已刻在了王孝通的脑海之中,答案是否正确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他对于杨集所创的凉州通用的‘隋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