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0章 猜疑链会逼人先下手为强 (第3/8页)
是必须同时发出的,不容拖延。 只不过,谴责必须同时,但谴责和动手之间,却还允许有一个时间差。 自从去年夏秋之交,同时谴责完缅甸和越南后,大明很快就对缅甸动了手。而对于越南这边,则是只坚持嘴炮谴责,并不实际出兵。 毕竟从兵法上来看,能够各个击破的话,何必同时对两个敌人一起开战呢?只要我一直保持谴责,我的开战理由和战略主动权就一直握在手上。 而越南因为国力比缅甸还要弱好几倍,当时虽然被缅王莽白遣使联合,暗中也支持缅甸,却并不敢直接主动入侵大明。 于是,在明越边境上,从小康五年七月,一直到小康六年二月,整整七个月的时间里,双方就形同“静坐的战争”,大明月月谴责,越南月月狡辩,但就是没打。 礼部那帮负责写檄文骂人的家伙,也不知刷了多少kpi,包括顾炎武这个刚刚上位的礼部尚书,都亲自下场,平均每个月刷一篇数据。 而一贯骂不还手的越南人,到了小康六年二月底的时候,心态和行为,终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听说了郑成功在勃固的河口三角洲登陆了,还跟李定国南北夹击,打通了缅甸战场的尹洛瓦底江补给航道。 不得不说,这个变化,对越南人的认知刷新和震慑程度,实在是非比寻常。 以至于越南黎朝的执政者郑柞得知后,不由觉得一阵不寒而栗,第一时间召了自己的儿子们商议应对之机。 …… 局外人看着1660年代的越南政局,或许会有些懵逼:既然说当时的越南朝代是黎朝,为什么执政者会是郑柞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