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二部)生命的奔流_分卷阅读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7 (第1/8页)

    可又要怨我了,这里你又不熟,那能让你在这儿等,万一你等着等着跟哪个小姑娘跑了,我可到那儿去找你啊。走吧,今天就在这里转转。”

    北京的公园就是大些,比我家乡那儿的公署可大多了,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

    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坛域平面北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外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面积270多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天坛的建筑不仅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