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古代老干部面前作死后 第56节 (第2/6页)
他们, 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们非诗者本人, 不一定能全知其诗中含意, 得一二分意境足矣。” 有一学生却提出异议:“山长, 道理我们都懂, 但这位集册之人,却将白先生的雨夜诗并入咏志诗篇,但周先生的雨夜全篇都是景致描写,这不太合理。” “哦?”柳山长诧异,“哪篇,我看看。” 学生当即将诗作递过来。 柳山长低头一看,皱了皱眉,下意识翻到扉页—— 《当代知名才子诗篇》 他僵了僵:“你们也抄了一份啊。”他认得笔迹,正是面前一位学生的。 “是。”那名学生拱手,“学生觉得很有用处,抄一份赏析。” “我也抄了一份。” “我也……” 柳山长摆摆手:“我就随口一说。”继续看那篇诗作,低声诵了遍,“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注1]……” “是。通篇都是景物,学生以为,应当放入咏景篇。” 柳山长闭上眼,将词句含在嘴里吟诵:“……啼复歇……残灯……明灭……芭蕉声……”他倏地睁开眼,大喝一声,“好!!好诗!!” 学生们都习以为常。 “山长,我们自知这是好诗,但这著书者归类,不太严谨啊——” 柳山长瞪他:“你压根没品出来!”他点着诗句解释,“这白居易大晚上不睡觉,听虫鸣反复停歇,残灯灭了又点,晚上关着窗,外头下雨打在芭蕉上,他隔着窗都能听见……这不就是夜深难寐吗?哦,这白居易是不是至今还没被派官?这不就寂寥愁苦吗?还不是咏志是什么?你们几个琢磨半天,还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