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灯火阑珊 (第6/7页)
之意是说,靖江倒比南直隶好些?”苏鸾叹了口气,露出几分浅淡的笑,“您这样说,我不知为何,竟觉得您是在给靖江节度使说好话一样。” “您也或可这样理解。”梁谨听了苏鸾的话,却是笑出声来,“只是,这也是确实的事,倒不像是刻意吹捧靖江节度使。” “四方节度使,虽无诸侯之名,但在其节度之地,皆拥有大量土地,说起来,倒是比朝廷的封地来的更实在些。便拿靖江说,浙闽二省的土地,萧氏可占十之三分,其中有又六七成皆是良田。需知这两省能用于耕种的土地,也不过是二省所辖之域的半数而已,至于另外半数皆是兴建了城市。如此情况之下,若是萧氏不行改稻为桑之事,靖江便无可兴起这样的风气。“ “于是,便要保住自己域内的良田,转过身来,拿着银子来鼓动这南直隶的百姓改稻为桑么?“苏鸾的语气之中,嘲讽不加掩饰。 梁谨倒是事不关己的语气,仿佛他作为江南的大丝绸商人,与此事半点关系也无,道:“您是紫宸殿中的人,理解所有的事情,都是从朝廷,从整个社稷来看的。而,到了地方,特别是各自为政的节度使们,却并不是这样看待问题的。比如,靖江节度使只要管浙闽的事,旁的事,他不想管,当然也不能管。” 梁谨见苏鸾在一个买各色灯盏的摊位前驻足,便止住了这很敏感的政治话题,拿起一盏蓝莲花灯,道,“不如选一盏莲花灯,写上心愿,放在水上。“ “心中装着沃野千里的您,也相信这些小儿女的玩乐之事么?“苏鸾虽是嘴上这样说着,还是接过了梁谨手上的那盏蓝莲花灯,”我平素见过的莲花灯多是粉娟,这蓝色的倒是别致。“ “这位相公好眼力。“那摊主见苏鸾意动,便奉承起了显然是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