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6 (第2/4页)
爷想想办法,他日王爷得偿所愿,定然不会辜负侯爷。” 这所谓的想想办法,就是问薛鸿兴要钱,好也收买些口舌替蜀王说话——替潞王说话的那些人,当然不会是白白出力的。 这一点薛鸿兴很明白,他才从大朝出来,今日大朝提前结束,就是因群臣吵吵着又要皇帝早日过继子嗣,有的臣子性急,话还说得很不好听——陛下登基二十年膝下犹空,心里还没有点儿数吗? 还要等,臣子们真的等不下去了啊! 把皇帝气得,礼乐没有奏完就拂袖而去了。 这吵吵里,相当一部分是替潞王张目的,理由说得很漂亮,潞王向来贤德,并且连嫡带庶足足生养了六个儿子,光看潞王这子嗣,将来他的儿子生育上也差不到哪儿去,由他这一系过继,将来再也不用担心皇帝有绝嗣的风险啦。 应和者甚众,乃至把蜀王这个更有优势的庶长都压了过去——蜀王潞王都是皇帝的亲兄弟,与皇帝的血缘最近,除此外还有个封地在甘肃的韩王,韩王还是嫡出,只是和当今不同母,他的母亲是继皇后,和元后一样,已经过世了。 如果皇帝终要过继,就是从这三兄弟家里选了。 从儒家法理上说,蜀王占长,韩王占嫡,都比潞王这个两不靠的更得力,但如今却是潞王最出风头,他这风头,总不会是他真的贤德到惊动朝野罢。 ——道理薛鸿兴都懂,可是,他没钱了啊。 给过蜀王几回了,再给,真的囊中羞涩了,他领着五军都督府其中一军,有权不错,但不是那么好捞钱。 可也不能就直通通跟蜀王说没钱,那么多前期投资都砸下去了,不继续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