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 第17节 (第5/9页)
信件都是对《商论》的夸赞和疑问,偶尔有一两封是想跟许长海建立来往关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信件的寄送地从禹相省慢慢扩展,逐渐辐射到全国, 除禹地之外, 就要数京城的来信最多。 而且来信人也从商人拓展到手工艺人、文人等等。其中文人的来信比较富有深度,他们不仅会提问题, 而且还会自己尝试解答, 并希望许长海能给予答复, 否则就会“心痒难耐,夜不能寐”。商人的问题则与实践息息相关。 本来许清元想着互相交流思想,拓展眼界,可能会引起商人圈子的震动,但事态发展到后来却逐渐超出了她的预想。 冯老板一次次地请求加印, 售出数量少说有几千本,这还不算其他书局盗刻的数量。在这个时代能读会写的人本就是少数, 但一本本《商论》被售出后仿佛泥牛入海, 本书的需求量仍然大的可怕。 寄信人的身份也越来越让人咋舌, 起初只有零星几封外地小官小吏的信件,最高不过县令。到了后来,别说知府这一层级,本朝著名的几位鸿儒,外省的巡抚,京城六部的高官,世代勋爵贵族都有来信,信的语气还特客气,甚至是谦虚地向许长海请教《商论》。 这段时日,许长海和许清元两人忙的脚不沾地,一个白天办公务,一个白天忙学业,晚上回家饭都吃不上一口就得回信。这些人不是来历不凡,就是位高权重,甚至可以左右许长海的官途。 他们回的真是字斟句酌,小心翼翼,生怕惹人家不高兴,实在是劳心劳神。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月,许清元实在受不了了,她提议道:“父亲,这样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