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关于我在大宋搞出发电机后又手搓显微镜的那些事儿》 (第3/8页)
线再回归原处。 有了叆叇这个古代老花镜做例子,徐云解释起显微镜的概念就要容易的多了: “显微镜,顾名思义,便是可以将微小之物显于眼中的‘镜子’。 叆叇乃是将一个字放大数倍,而显微镜则可以将细小之物放大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数千倍不止。 有了显微镜这东西,微生物自然也便无从遁形,能被观察到了。” 老苏静静听完这番话,表情若有所思。 实话实说。 徐云的这套逻辑并没什么问题,也就是靠着放大去探索细微的物体。 实际上在徐云出现之前好些年,老苏就想过利用水晶制作放大设备的可能性。 毕竟在《新仪象法要》中,老苏亲笔绘制了14副星图,记录了1464颗行星。 这也是后世收集的全天星图中,保存在国内的最早星图。 欧洲要到14世纪文艺复兴后,才会将星图拓宽到1022颗,并且记录了一些基础星象。 不但比老苏晚了两百多年,数量也比老苏少了一大截。 当然了。 另一幅刻录有1350颗的唐代敦煌星图,在时间上比苏颂星图还要早一点。 但遗憾的是。 它在一百多年前被斯坦因盗走,现存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因此不算在国内保存的星图之内。(这也是件很气愤的事情,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当初我在不列颠博物馆见过部分文献,心情极其复杂....) 作为一位曾经仰望过星空的当代大家,老苏自然也曾经想到过,能否利用水晶的放大效果去观察星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