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 (第2/4页)
不急。”杜齐悦说道,他总觉得李思诚那个名字听着怎么那么耳熟呢,就是一下子想不出倒底是在那里听到过。 者有话要说: 今晚的夜宵:臊子面 我真是又困又饿,好想来一碗 第十三章 杜齐悦家还剩五两不到的银子,确切的说是四两六百三十二文钱。杜齐悦嫌弃带着六百多文钱出门太重太累赘,就拿了二两三十二文分开来放在身上,其中二两银子被他装在一个婴儿拳头那么大的小荷包里头揣在怀里,另外三十二文则放在了袖袋里头。 现在要买东西,杜齐悦便摸了摸怀里头的荷包,走向了街角的一家钱店,准备过去把二两银子换成铜板买。大丰朝虽然经济发达,银子也很多,但是世面上流通的却并不多。在市场买卖一般都是用铜钱付账要不以物换物,很少有人会用银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朝廷的控制,另一方面是百姓觉得用银子不划算。 大丰朝银锭子铸造出来的重量是有规格的,最少一锭一两重,其余分别为五两、十两、五十两重一锭,金子的重量也是如此。但是百姓买东西时别说花金子了,就是银子通常也是用不了一两的,因此付钱时就要用凿子凿开了再称重,这样就会有一定的损耗。而去钱店存银子的时候,却必须要重量符合规定的完整的银锭子,这样就需要铸银,就是把零散的碎银子铸造成完成的银锭子。去钱店把碎银子兑换成足重的银锭子也需要这样。铸银耗损是很大的,称重正好为一两的碎银子铸造的银锭子根本就不可能满一两,所以总是要百姓自己贴银子。老百姓一年才赚几个银子,自然是不愿意的,因此后来干脆就只用铜钱,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