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君临天下_分卷阅读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7 (第2/4页)

那就是比起人多地少的易州北部,新回归的八个郡称得上是地广人稀了,土地的人口承载量远远没有达到上限,可以安置大量的失地人员。

    允许原来生活在易州南部的人成为大衍人是一回事,可让他们在哪里生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中宗皇帝吸取之前开拓灵州的经验和教训,把易州南部的原住民大量迁居到了内地,给他们安排土地和房屋,再从内地各州迁了大量的失地人员去往易州,从而达到安抚民心稳定边疆的作用。

    易州是大衍境内最靠南方的州之一了,多山多水,雨热同期,粮食产量并不算低。

    以前的易州粮食紧张,时不时就闹饥荒,主要还是人太多地太少,单位产量却是不低的。易州彻底光复以后,迁进的人员较之迁出的略多一些,可是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却是大量增加了。

    刚开始,中宗皇帝不仅不收易州的粮,还不收税,这是参照灵州的先例。

    可是没过两年,兼任太子内君的昭阳侯就说了,易州可以不缴粮,但是不能不纳税。中宗皇帝看了儿婿递上来的折子,马上就准了。灵州苦寒,不特殊照顾不行,易州还是算了,条件太好了。

    然而就是这样,易州越积越多的粮食还是让人头疼。据说当时去了易州南部的内地农民,每个到了那边都是大吃一惊,这么好的天,这么好的地,以前怎么就不产粮呢,是不是朱夏人不会种。

    这样的猜测大致是正确的,朱夏人的确不是很会种地,至少和中原人比起来是这样的。肥沃的易州南部在他们手里,完全没有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