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熙宁大旱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熙宁大旱篇 (第7/7页)

我泱泱大国的国体,使自己的国民离心。更要紧的是这里离外宾下榻使馆很近,让他们看见了,会耻笑我们的!

    大家什么感觉?如按文彦博所说的改正,那就是打肿了脸充胖子,最可鄙视的卑贱虚荣心理!明明大宋朝立国之本就在钱!没钱?早就被周边虎狼异族给吞了!结果认真赚钱居然是丢脸!

    当时各处战争吃紧,皇帝顶住了压力,没太理会,并把文彦博赶出了京城。

    可第二次时,皇帝第一个害怕了。从去年到现在一连9个多月一滴雨都没下!查史书:这次旱灾规模超级大!不仅大宋国土的整个北方,连更北方的大辽国也旱得一塌糊涂!只是辽国人口密度小、且疆域太广大,又不是纯粹的农耕经济,对旱情反应才没宋朝这样大。尤其是他们没宋朝这样的“文明”没足够的“理论依据”把旱情上纲上线,弄个清楚明白。

    赵顼的性格弱点就在这时显露,胜时备加小心,时刻提防敌人报复。败时勇于自我折磨,不用敌人施压,自己就会把可能中的后果上升到灾难程度上。于是不管胜还是败,每时每刻都忧心忡忡,提心吊胆…后来他就死在了这上面!

    面对旱情,他不用臣子们提醒,自己就整天念叨,抓住一个大臣就问一次“爱卿,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是不是像保甲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均输法等等法,都应废除呢”

    大臣们经历为时5年的新政改革,这时都有一定政治心得了。除亲信韩维敢劝皇帝下罪己诏外,其余一律躬身静听,面色沉重,若有所思,绝不开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