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斧声烛影篇 (第8/11页)
一个,牵制晋王赵光义。 想想当年的赵普赵光义之争,我打破了政坛平衡,赶走赵普,让赵光义一人独大,直到后来他敢于和我叫板,拆我的台。那就索性让光美来成为第二个光义如何?什么?光美无功劳?那光义又有什么功劳?光美无根基?我来着意培养,比当初培养光义时还要用心,事情怎就不会成功!一旦成功,光义被分权,从此老实安心做人。而光美毕竟根基还浅,我会吸取当初让光义尾大不掉的教训,把握好分寸。如事情能按这样的设想去发展,那是多么美好啊…分掉了光义的权柄,就等于拿掉了他的野心,他和光美从此就都没了非分之想,就还是我的好兄弟。再加上之前我派德昭去迎接钱俶,派德芳主持迎接宴席,我儿子们也会顺利走上前台。于是,一天的云彩就都会散开了…更何况我还做了另一件事,让这计划能顺利实施。 出征北汉,相信很多人都在想,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急呢?按以往规律,每次灭掉一割据大国后,他都会用2-3年时间来消化它,把当地矛盾都解决,把那片土地彻底大宋化。那为什么在平灭南唐这样的超级大国后,赵匡胤仅隔半年就决定出兵北汉呢? 也许下面这因素才是他诸多考虑中最重视的一点:他要借助另一场大胜来继续提升自己威望,达到一时人不可企及的辉煌顶点,然后无论再做出什么事,都能压制整个官场。如废掉晋王或干脆杀了赵光义。 就算不那么暴烈,通过这次战争,也可调动整个官场来为自己服务,把赵光义多年来当开封尹培植起来的官场势力下降到最低点…纵观一切,都可得出一结论,即赵匡胤还在顾全着大局,想着怎样既平稳过渡,又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