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_大战前奏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战前奏篇 (第3/7页)

有武、刚直不阿的硬汉子,军功卓著,每一步提升都让人心服口服。鉴于宋朝边疆一把手是文臣,他身为副都部署,己是军方第一代表。现在他说话了,应是千真万确,不容反驳的真理!可事实上他在说梦话。常年驻守边疆,居然对李元昊兵力判断都不准确,从这时起就己可预料战争的胜负结果。

    20万人马就想是全西夏军队的三倍?那么李元昊就只有6万多人?真遗憾,这数字如用来衡量后期接近灭亡时的李继迁,倒是有点靠谱。至于现在的李元昊,他有…50万人!从吐蕃人内乱开始,李元昊得以平静地整顿军队,不断吞并回鹘人,不断抢劫吐蕃战马,再加上汉人智囊团的指导,到这时为止,他军队不止是扩大,军种都开始分类,再也不能用原始的草原骑兵掠夺式、偷袭式的战斗力来局限。

    军种分铁鹞子、擒生军、卫戎军、泼喜军、撞令郎等5种。

    铁鹞子又称“铁林”是西夏骑兵中最精锐部队,配备最精良战马、最精选盔甲和最优秀战士,只有3000人,分成了10队,每300人是一战斗团体,在纷乱纠缠的战局中用他们决战决胜。

    擒生军是李元昊独创,专用来在战争中掠夺敌方百姓,有些像是契丹人的打草谷。只是西夏人更穷,对钱、物的渴望让他们出手更狠。这支部队居然达到了10万人。

    卫戎军是西夏京城的禁卫军,共5000人,都是西夏贵族子弟但任。战斗力怎样不好估算,李元昊用他们来守大门,还是当人质,要胁贵族们就范也不得而知。

    泼喜军,这是炮兵,炮弹就是石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