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5 (第3/4页)
和袁真为首,参加北伐的刺使郡守陆续入帐。 桓大司马不能将人赶走,只能僵着表情请众人落座。 郗超身为参军,位次一让再让,最后被挤到末尾。没了座位,干脆立到桓温身侧,皱眉不语。 桓容没急着继续向下说,而是先向在场诸人见礼。 比官位,他最小。 论年龄,他也是最小。 这时客气点,未必能得着好处,好歹不会得罪人。 桓冲是他叔父,已是知天命之年,却是须发浓黑,面容刚正。不笑的时候,眼角连条皱眉都没有。身材高大,至少八尺有余,配上玄色深衣,当真是英俊不凡。 换成后世的话,百分百英俊型男,秒杀级别。 袁真坐在郗愔下首,单看面相,并不好推测年龄。相比硬朗俊美的桓氏兄弟,他更有一种文人的儒雅,不怪能和郗愔交好。 视线掠过为首二人,再看余者,有耳顺半百之岁,银发银须,一派仙风道骨,也有不惑而立之年,晬面盎背,夭矫不群。 无论年龄如何,除了型男就是美男,这样围坐在帐中,当真能晃花人眼。 所谓刷脸的时代,想找出一个长相平庸、面若钟馗的高官,当真很难。 桓容定了定神,收回心思,按照预期计划,开始侃侃而谈。 先从桓熙持军令调兵讲起,包括他心生贪念,欲夺军粮,被识破后纵马伤人,没能得逞便口出恶言,辱骂兄弟不说,更不敬嫡母,甚至连桓大司马都骂了进去。 甭管顺序是否颠倒,前因后果对不对得上,总之,事情都是桓熙做的,他无从抵赖。 “儿知上下之别,亦念兄弟之情,未敢擅自做主,故携兄长来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