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南洋明珠_民国之南洋明珠 第10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民国之南洋明珠 第103节 (第5/8页)

,厂子重开之日,遥遥无期。但是从原本的杨树浦搬进租界的两家厂,现在日夜赶工,利润比战前高了好几倍。很多人都在说内迁,就是寻死……”

    唐家祖上经营绸缎庄,二十多年前,洋线团进中国,这家开了线团厂、袜子厂、再后来专营针织,做羊毛衫、棉毛衫、棉毛裤。

    他说战争之后,一双袜子的利润比战前高了四五成。

    余嘉鸿轻声跟叶应澜说:“香港现在也是这个情况,只要工厂开工,利润好得不行,一个脸盆的利润也有三四成,战前根本不敢想。”

    余嘉鸿说的这个消息,让叶应澜很惊讶。

    “整个东部沿海全部变成战争区域,就上海租界在生产,能不好吗?”余嘉鸿跟她解释。

    坐在余修礼边上的唐先生说:“重庆政府刚开始说不要上海产的布匹,但是内迁的工厂复工困难,香港现在堆积了一大堆的进口军需物资,往里运军需还来不及,别说是布匹粮食这些民用的东西了。所以现在又松口了,沦陷区内未受日方利用或控制的工厂生产的货品不能算做日货,可以销售到未沦陷地区。”

    “这是没办法的事,我们能轮船靠泊上海,内地怎么进?”余修礼说,“现在也就香港和海防港两个口子能往里运东西。”

    “所以上海租界必然比以前更加繁荣。”唐先生下了结论。

    上海鸿安的总经理也说:“是啊!老爷也看到了,上海鸿安销量上去多少了。”

    “现在各家都在想方设法往里运东西,我问了几家洋人的轮船公司,从香港到上海和青岛的轮船也已经重新开始了,但是怡和、太古这些大大小小的洋行,压了一大堆的货,还有就是从印度去往上海的棉纱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