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笼记_6.22章 原则不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22章 原则不同 (第5/8页)

舍区之内是平整的石子路,是让人穿着钢钉,木底,橡胶边,布鞋面的解放鞋在上面走的。

    宿舍区和集市区,用少有的水泥细细铺上了一层。方便人们用非机动车(三轮,小摩托)将个人所需的物资粮,布,燃料带回居住区。

    至于工业区和港口车站,则是专门设计了供给机动车辆运行的钢轨道。在车站还专门有起重机来吊装起落架。

    这样的区差异化设计,可以在物资紧缺,大部分材料还用的是废墟地带的砖瓦钢筋等艰苦条件下,尽量保证城市的代谢。

    这样的权宜之计,让卫铿不禁怀念二十一世纪,哪怕是家门口都是能跑两三吨小货车的硬化道路。基建良好,就可以随意走了。

    ~

    新区现在的移民们,也在用组织和纪律维持契合这样道路规划的生活方式。

    在居住区呢,每周会安排居民值日,用铲子对石子路进行平整。

    在商业区域内,大家的自行车会自动按左边两条,右边两条车道,中间空出一条应急通道的方式来走。

    而在工业区内,开着蒸汽车,或者乘坐殖装机甲的人,则是会在各个出入口,自行登记,领取标志自己载具重量级的标牌。而这些标牌则是方便道路指挥员在枢纽规划。

    道路秩序,是文明的基础,也是国家组织力在细微上的体现。

    这在日常生活时叫做维护交通,而战时,就是令行禁止。

    东方古代给军队有一个专用名词,叫做“行伍”,就是要求以队列秩序行进。行军秩序良好的不一定能打,但是队都走不整齐,绝对是乌合之众。

    统伐区对新鲁城一事过后,是用了心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