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1章 笼中人自己做钥匙 (第2/5页)
“亿”脸质朴的古琴,一字一顿道:“我读书少,你别骗我,这哪里得来的?真能卖?” “能卖。”王月生从屋里走出来,很肯定地回答。 “王姑娘是今早夜航船到的松江。”卢象升对郑海珠道。 郑海珠瞬时意识到什么,望着王月生:“你去杭州,是去拿这架琴?” 王月生接过琴,平放在石桌上,沉静道:“郑姑娘,家道中落的原由,我不想多说,是因为不堪回首。王家如今,虽或成匠户,或入娼门,但这架琴,嘉靖爷的时候,就姓了王,它是我的。” 王月生说着,玉指已抚上了冷冷丝弦。 如闻万壑松风,如见秋云几重。 卢象升的轻叹同时响起来:“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郑海珠不会背嵇康的《琴赋》,她的心中,只有这四个字:好值钱兮。 不必去问“这个会不会是赝品”了,琴的音质,说明了一切。 连她这个外行都能听出,此琴,能够碾压董其昌、韩仲文、顾寿潜他们收藏的几千两银子一把的琴。 岁月作不了假。 而王月生的诚挚之意,更真。 她弹罢一曲,对郑海珠道:“如此好琴,如此渊源,怎会不值数万银钱?姑娘与公子,去处置吧。” 郑海珠此刻倒冷静了些。 她有这样名贵的琴,却没有尽早出手换钱,为自己赎身,可见多么珍惜此琴。 郑海珠于是正色道:“王姑娘,你若为了谢我照拂之意,自己斫的那些好琴,真的已经足够还情。这架松石间意,毕竟是你的家传……” 王月生浅浅笑着,打断道:“它还曾经是苏东坡的,如今呢?还是苏家的吗?郑姑娘,我或许就是最后一代,无人可传,何必将它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