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 (第3/4页)
,来的宾客中,刚好有这方面的行家,我就顺带请人做了鉴定。” 那位专家说这棵野山参五形俱全,身形灵秀,珍珠点明显,锦皮细纹,年龄至少在百年以上。 老爷子又看了看, “比上次阿潜他爸爸,送我的那支,成色还好。” “是啊,我刚刚称了下,有十一两。” 上次送来的那支也是费了很多功夫,才找来的,但两支比起来,明显这支要更珍贵,也更难得。 “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而这支重达十一两,是名副其实的“参宝”,怕是有价无市,可遇不可求,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东西“你帮我去查查,那个孩子,怎么会送这么贵重的礼物。” 如果只是阿潜的同学,他收人这样的东西,未免不合时宜。 而且一般人,也拿不出手这样的礼物。 “好的。” 杜晟豪站在楼上,让人给他指认送礼的少年,他望过去,对方正和人说话。 杜奚川,杜家这几代里,最有出息的,怕是这位了。 近两年,被提及最多也是这位。 不到三十岁,城府极深,有着和年龄完全不符合的作风,哪怕他活了大半辈子,看过不少的人和事,也丝毫看不透对方。 虽然杜奚川做事有些激进,但是不可否认,确实很有魄力,是这一代中得佼佼者。而他自己,在这位后辈面前,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 一直有人说,这个人最像杜希毕,当年杜家的创始人。 杜家有了今天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杜家发家于清末,抗战前就有开办各种公司等,涉及烟草,棉业,运输和贸易各行各业,积累了第一桶金。 难得是杜希毕,在战争混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