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见家长(H,诊所play) (第3/4页)
在诊所门口,约阿希姆,也从未再出现过。 ——————— 暮色四合,圣马丁街的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来,今天的小诊所关得比以往更早些,二楼的窗帘后,灯光照出一个娇小玲珑的剪影来。 这剪影与往日截然不同,不再是平日那件宽松的白大褂,也不是欧式连衣裙,而是一袭旗袍,丝绸暗纹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就和她那些不能言说的秘密一样,总是时不时敲进脑海里。 俞琬已有好几年没穿过旗袍了,在上海时,教会女校校服就是月白竹布旗袍,家里有专门的裁缝师傅,mama和她最常穿的也是旗袍。离家那年,她的行李里塞了整整一箱,每一件都是母亲亲手挑的料子,师傅量了又量,确保每一寸都妥帖合身。 “要是不合身了,到那边再做。” 可到了德国后她才发现,柏林没有会做旗袍的师傅。或许是她发育得比其他人晚些,又或许是跟着德国同学吃多了猪肘,直到某一天,女孩发现她最心爱的那件藕荷色旗袍,下摆已缩到堪堪及膝,胸前的盘扣更是绷得随时要迸开似的。 再之后战争开始,柏林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少,医学院课业越来越繁重,她就放弃了要找师傅给自己做新旗袍念头了。 而如今这一身墨绿色旗袍,俞琬看着镜子,还是“婶婶”温夫人去年找巴黎唯一的旗袍师傅给她定做的。 版型是照着最新的《良友》画报女郎设计的,40年后流行的修身无袖小圆领,开衩比战前的式样高半寸,面料正好是兆丰商行从印度几经周折进来的湖州闪缎,亮处显鲜绿,暗处则转墨绿。 身上这件,她一直宝贝着舍不得穿,今晚是因为她要带着克莱恩去见自己名义上在欧洲唯一的“亲人”,温兆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