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与君长谈 (第4/5页)
支中走上科举正途的文人仕子也不少。” “这十年来,云归是在南中之地?” “不。”李初浔自嘲,“当初我和你一样的想法,白白在南边消磨了多少精力,一无所获。” 君砚想到他早年从军,确实在南中边境待了不下五年时间,旁人十四五岁时还躲在父母庇佑之下,而他已经身从军旅,吃尽苦头。 “曾秉文不愧是当朝太傅,他为云归打算的后路根本不是南中母家,反而就在这危机重重的京城之中。” “难道是集熙书院!?”君砚一点即通,恍然大悟。 “不错。曾家被查抄之后,风声鹤唳,曾秉文曾在集熙书院讲学,而且曾家子弟多在那里读书,于是书院也被迫接受排查,但毕竟是天下读书人的圣地,很快便引起朝野上下文人不满,父皇重文轻武,况且叛乱已定,于是下旨三司不可扰事生非,集熙书院反倒成了安全的地方,院正收留云归,十年无虞。” “当年并未传出有漏网之鱼的消息,莫说世人,哪怕是陛下,想必也不知天无绝人之路,曾家还留下了后人。那么殿下又是从何得知呢?” “无处得知。我只是相信,他没有死。”李初浔负手而立,“从前我还以为会是我哥出手相助,暗中跟他较劲,后来发现他跟我一样,什么事都做不了,他甚至还不如我自由。” 听他提及李初瑾,君砚心里一阵刺痛,“那时你们也不过十几岁罢,无能为力是常情。” “终究是让老四抢先了一步,已和集熙书院院正张作庸暗通曲款。”李初浔想到云归,有些出神,自语道:“这个蠢货,被人卖了还替别人数钱。” “四殿下为了叫你们兄弟二人心生隔阂,分而击之,真是下了不少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