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座談會04 (第2/13页)
處於金星或火星的軌道,那就會因太熱或太冷而不適合生命存在, 太陽有一顆伴星,名叫涅墨西斯星, 每隔2600萬年左右就會衝撞一次太陽系邊緣的歐特雲區, 這個數字非常接近地球上物種大滅絕的周期, 地球物種大滅絕似乎每隔2000萬至40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 來自外星系的彗星是造成地球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 太陽系會通過這種彗星轟炸, 頻繁地與其它行星系交換物質, 彗星撞擊揚起的塵埃可以在陽光的壓力推動下, 以每小時10.8萬公里的時速向外飛行, 比兩顆恆星近距離交會時的相對速度還要快, 這意味著微生物也許可以藉助這一過程, 從太陽系躍遷到擦肩而過的另一行星系中, 地球上生命能夠存在並演化出高級生命,還跟地球擁有一個木星有關, 正是因為有了質量和體積最大的木星,才為地球吸引了眾多的隕石撞擊, 如果沒有木星,那麼地球遭受有如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隕石撞擊的機會, 將是每一萬年一次,那麼地球上根本進化不出任何高級生命, 人類的出現,被認為地球上一連串偶然事件的結果, 我們知道,在地球46億年歷史中有過數次生命大滅絕, 恐龍滅絕的原因跟撞擊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位置的奇克魯伯隕石有關, 在那次隕石撞擊後,大氣被加熱到大型生物難以生存的溫度, 並形成長期的、全球性的惡劣氣候, 導致包括恐龍在內的很多生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