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4节 (第2/6页)
苏泽第一次随着导师考察盐田的时候,就惊讶于这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黄鱼茨的茎就是一种原始的盐度计,它的密度和饱和浓盐水相当,只要黄鱼茨漂浮在卤水上,就说明盐分含量饱和了。 如果盐度不够,那么黄鱼茨就会沉入卤水中,那就需要再晒上一段时间,等到海水挥发盐度才能达标。 这一次苏泽的运气不错,黄鱼茨漂浮在卤水上,盐度达标了! 苏泽连忙用水瓢将卤水捞出,然后小心的舀进了前几天开凿的岩石石盘中。 苏泽忙完了这一切之后,石头上满是装满了卤水的水塘,倒印出蓝色的天空来,就仿佛是一块块蓝水晶遍布在滩涂上。 苏泽抬起头看看太阳,如今日上三竿,正是太阳最猛烈的时候。 现在还只是三月,太阳虽然不如夏季炎热,但是晒盐也已经足够了。 这是苏泽曾经读过的古法晒盐方法。 蓄海水,晒盐泥,收沙,过滤,晒盐,收盐。 虽然每一步都不难,但是比起这个时代主流的煮盐制盐法,晒盐法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节约燃料,不需要卤水,唯一的缺点就是现在晒盐的石盘还太少了,效率低了一些。 苏泽这几日总共也就凿出了七个大的石盘,按照苏泽的估计,一块大石盘大概能出盐一公斤。 果然等到了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有些石盘中已经开始有结晶析出了。 这难道是盐?! 小萝卜头有些激动的看着石盘,不用煮竟然能出盐!这读书人就这么厉害? 苏泽自然不会向他们解释晒盐的原理,而是连忙招呼萝卜头们,让他们拿着竹片将已经析出的盐晶刮下来。 等到了下午四点的时候,苏泽估计了一下,按照明代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