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2节 (第2/7页)
,一辆好的马车,就和现代一辆豪车一样。 于宗远一直都眼热父兄的马车,今天他终于也坐上了凤阳马拉的马车了。 由于朱元璋是从蒙古人手上打下的江山,对于战马十分的重视。 大明朝确实是不缺马的,一直到了明末,兵部还向朝廷打报告,认为和蒙古的边境马市贸易太多,群牧监养不下这么多的马,请求皇帝将次一点的蒙古马屠宰做成rou饼,分给将士吃。 (当然这件事还有内情,后面说) 如今天下的马,主要还是三个来路。 第一个是西南茶马古道的互市滇马,滇马的好处是获取稳定,滇马的个头矮小但是耐力足,一些做买卖的行商最喜欢用滇马,属于价格便宜又实惠的。 不过滇马这个马实在是太不威武了,所以一般达官贵人还是不喜欢滇马。 最受欢迎的还是北方贸易过来的蒙古马,或者是西域马,不过这一类的马在福建很少见。 第三个来源就是大明朝自己养的马了。 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后,就划分一南一北两个养马区。 北面的九边地区不断招募游牧民族内附,然后开辟草场让他们养马。 而南方的主要产马区是在安徽凤阳、滁州一代。 是的,大明朝南方的主要牧场在安徽,由南直隶的太仆寺主管,设置了五十多个群牧监,专门负责养马。 这些南方的马场当中,又是以凤阳出产的马质量最好,所以当时南方都以凤阳马为好马的标准。 不过南方养马嘛,其实质量也就是这个样子,苏泽看来于宗远的“骏马”个头也不算高,只是要比普通商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