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532节 (第3/6页)
发难了。 “凭什么圣人的卷子分数那么低!尔等欺师灭祖之徒!” 考官抹汗:“我们是糊名,我们不知哪一份是夫子考卷啊。” “那你们就是恶意解读夫子著作!无耻!异端!” 考官招架不住,连连请求神女把孔子的考卷放出来。 神女没有把孔子的考卷放出来,反而放的是三张排名在前头的卷子,还把其中一题的答案放出来。 这一题是询问考生《春秋》一书,第一年中:“元年,春,王正月。”此段,蕴含着孔夫子何等深意。 看考生一所答:春秋其余篇章皆有“元年春,公即位”字样,而“元年,春,王正月”此段,不曾有写“公即位”,便是因为鲁隐公为摄政,非即位。 考生二,更是洋洋洒洒地写:为何夫子先写“王”,后写“正月”,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文王确立的正月”,是为了表明大一统,天下皆行王令。为何是写为“元年”而非“一年”……巴拉巴拉……为何“春”在“王”前……巴拉巴拉……为何“正月”排在“王”的后面……巴拉巴拉…… 哦,考生一用的是《左传》的思路,考生二用的是《公羊传》的思路,阅读理解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有。 而考生三,是明朝人张以宁,此人专门为了这六个字写了一本书,名为《春王正月考》,以此来证明孔子这么写,必 有深意!而这些,他也写在了考卷上。 那孔子是怎么答的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