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章天命如此 (第5/5页)
面创造了条件。第二年,晋国派出士燮,楚国派出公子罢和许偃,双方在宋国都城西门外会见。在华元的主持下,双方缔结了停战协议。协议如下: “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 这就是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华元弭兵”的外交事件。 为了落实华元弭兵的成果,晋楚两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后续外交活动。鲁、卫、郑等原本已同楚交好的诸侯国再次赴晋国朝见晋厉公,重新确定了附庸关系。而晋国和楚国也再次遣使互访,晋厉公又亲自与公子罢会盟,强化了弭兵之盟。 尽管如此,但晋楚两国长达数十年的敌对状态却并没有那么容易一朝化解。就在弭兵会议结束后,晋国派出郤至使楚,楚国准备了全套礼乐迎接。按照周礼,只有两国国君相会时才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因此郤至表示愧不敢当,并提出疑问:倘若异日两国国君相见,将用何种规格的礼乐招待呢?不料子反却回答说两国国君相会只要彼此送一支箭就可以了,用不着音乐。子反的话毫无疑问暗含着两国即将兵戎相见,而士燮也预料到了楚国一定会毁约。果然,华元弭兵不久后就由于晋楚鄢陵之战的爆发而宣告失败。 华元弭兵与其说是晋楚两国深谋远虑的长期国策,毋宁说只是双方在日益困难的局势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稍加分析便可发现,这次弭兵,参加人数极为有限,盟约也含糊其辞。因此,它的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本章完) /104/104501/28130764.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