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2研究秦制就是研究当代中国。 (第9/10页)
一眼。 宁昭同把书放到一边:“您猜一猜?” “你才三十岁吧,博士毕业也没几年,估计没当过公务员,”刘洪谦分析得挺认真,“但你的思路常常非常务实,偶尔我会怀疑你在基层待过——这让我困惑你的自由派立场。” 她有点惊讶:“您觉得我是建制派?” “不,你支持自由市场和文化多元,这决定了你不会是个建制派,”刘洪谦道,“至少在中国。或者,至少在秦制。” 宁昭同大笑。 刘洪谦不明白她为什么笑,但并不怀疑她的友善,于是等她笑完立即问道:“是我说的有什么问题吗?” “不,只是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个意义特殊的评价……要请前辈恕我冒昧,但我无可避免要做一个全称陈述,也希望您能认同我,”宁昭同满眼笑意,虽然他看不见,却也习惯性地比划了一下,“理论是易于自洽的,但现实往往处处张力。” 刘洪谦也笑:“难道理论的矛盾不正是来源于现实的张力吗?” “这句话很可能是真理,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她慢慢敛了笑容,“15年到17年,我在叙利亚。” 沉平莛看她一眼。 “叙利亚?”刘洪谦惊讶,“你怎么会到那种地方去?” 宁昭同没有回应这一点,只是道:“国民军、什叶派、SDF、ISIS、俄罗斯人、美国人……超出想象的乱,乱得吓人。我在那里见识到现代战争的残酷,所以回来后,最强烈的念头是想要拥有一种普世伦理,能让世界达到长久的平衡。” “普世伦理,”刘洪谦若有所思,“你是说消灭战争?你希望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