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190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0章 (第1/3页)

    “不是,他怎么还写诗呢?!”有人不理解了,“这什么诗案不就是因诗获罪吗?他还一出狱就写。”

    “诗以咏情,劫后余生,苏轼这是高兴啊!”

    皇宫。

    宋神宗失笑:“窃禄从来岂有因,他倒是旷达。”

    盛唐。

    李白和杜甫对视一眼,也轻笑出声:“苏轼真是,天生的诗人。”

    【不过据说这两首诗写完之后,苏轼也对自己深感无奈,扔下笔感叹怎么自己就是改不了,怅恨自嘲,尽在这一句了。

    贬谪途中,苏轼得以与弟弟苏辙一见,苏辙替他哥复盘,说这一桩祸事都是源于诗笔口舌,劝他哥谨言慎行,免生是非。生死面前走一遭,弟弟又言辞切切,苏轼自责不已,以诗应答。

    黄州在长江边上,是荒远之所,自是比不上曾经的苏杭。苏轼是犯官,在黄州又没有什么熟人,暂时下榻在寺庙之中。他的生活终于平静了,死生风波远,他日日睡着觉,享受这难得的安宁,可心中苦楚又有谁知呢?

    他不敢见来人,只趁着夜色,才悄悄出门散步,偶尔喝些村酒,却不敢多喝,只怕酒后失言。他后来作词,记录此时情境,是“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水镜上出现了那阕《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很简短,却与苏轼此前的词都不相同,清洁、萧索、空灵,不似凡间语。

    欧阳修阖眼,仿佛见才子寂寥:“幽人、孤鸿,俱是一体,拣尽寒枝不肯栖,又隐隐为内心cao持表态,词在苏轼笔下,倒是如诗了。”

    客栈。

    苏辙望着水镜里的词悄悄辛酸,人似孤鸿,不肯向凡尘,兄长向来如此孤高自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