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赫煊百科资料 (第4/9页)
,两人并称为“南戴北周”。 9月,周赫煊受罗家伦邀请,在清华开讲《人类文明史》。此书后来与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联合出版,即《历史研究》,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史观,在东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地位。 1929年4月,周赫煊受邀出任天津国术馆副馆长。6月,周赫煊和鲁迅在天津偶遇,二人同往北平,相谈甚欢。 10月,周赫煊加入“五洲洪门”和“致公党”,担任“洪门新福”。同月,《神女》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家,周赫煊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人。 11月,周赫煊出资修建“一战援法华工陵园”,掀起法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法国媒体称呼援法华工为“天之子”。 1930年1月,周赫煊与爱因斯坦会面,提出量子物理领域的著名实验——周赫煊的猫。 2月,《泰坦尼克号》在美国出版,风靡全美,小说两度改编成电影,都获得该年度的全球票房冠军。 3月,周赫煊创办留学基金会,20年间,共资助600余位学子赴欧美留学,其中包括“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 4月,因两位终审评委反对《枪炮、细菌与钢铁》获奖,普利策历史奖第一次出现空缺。 1930年3月,《世界通史》出版,重新定义了世界历史。该书被国内外上百所大学定为教科书,“全球史观”由此广泛传播,并对后世的国际政治关系影响深远。 1931年9月,周赫煊联合北大师生,研发出土制手榴弹方法,该套制造设备被命名为“七人背”。从1931年到1945年,整个抗战期间,“七人背”活跃于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