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_门阀之上 第1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51节 (第1/8页)

    魏国的疆域一直在扩大,也进行过一定程度的汉化,但是在治民制度上仍然落后。朝廷的官员当然懂汉人的齐

    民编户制度,但是这样制度也需要有实力、下功夫去做。

    由于世家林立,北境也不乏坞堡,最初以马蹄踏入这片土地的拓跋鲜卑,很难抓住人口和土地账目。但由于自身扩张的需要,又不得不收税管理,因此方法也相当粗暴。

    一口价,每户五十石粮食。

    要知道即便在税收极高的三国时期,曹cao给出的征调标准也仅有每亩四升。不过魏国这一口价看似瞎给,其实也有许多考量。魏国派遣的官员上任,一进州府、郡府,肯定就要和当地的功曹们问话。

    人口多少啊?土地多少啊?

    但这些出身于大豪族的乡绅们也不是吃素的,人家一回头,笑吟吟地指着万余人的大县,道,也就十几户吧。意思也明摆着,官员你可以进去查,但能不能出来就不知道了。

    不过魏国军事实力强悍,地方豪强也不会做绝,最后达成的协议就是由这些豪强乡贤征调,统一每户五十石。我既尊重你们世族豪强的本土利益,你也不要占太多便宜。

    经王叡一朝汉化改制,赋税降下来了,朝廷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人口,但根本问题仍没有解决,那就是荫庇人口和地方与官府贪墨勾连。

    陆昭的新法对于世族掌握的人口和朝廷掌握的人口做了一个区分对待。朝廷掌握的人口赋税轻了不少,看上去那些乡贤、宗主会不满意,但事实上新法把其中一部分征调直接划给了这帮人,作为明面上的福利。官员也不会去和地方纠缠,因为自己也能从中拿到补贴,而且补贴还不少。最关键的是,这个补贴是过了明账的,是完全合法的。

    “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