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58节 (第4/11页)
令下达,背后的执行才是千头万绪。没错,新法是有益的,可是有益与否仅仅决定这条新法该不该实施。但一件事情该不该做,仅仅是第一个问题。做到何种程度?怎样算是做得好?做得好功劳又该如何分?做不好谁担首责,谁担次责?这些又岂是一条政令就可以说清楚的?如果说不清楚,你觉得谁说的算?” 庞满儿皱了皱眉:“那自然是行台说的算,长安说的算。” “非也。”陆昭摇头道,“在事情不明,条例难决的情形下,谁掌握的实情最多,谁说的算。所谓权力,就是模糊地带的决定权。如果行台下到地方和地方谈,行台可以借此了解实情,行台说的算。如果行台不和地方谈,那就是地方说的算。” 庞满儿微微张着嘴,显然,连身为皇后的陆昭都认可这个事实,这让她觉得分外惊诧:“可是尊卑如此,律法如此,河东薛氏若不能遵从,还有朝廷,还有廷尉。这些人就不怕触犯律法,革职查问吗?” 陆昭闻言,了然一笑。即便是在高度集权的开国时期,许多人都会对朝廷存在一种极大的误解。那就是朝廷与中枢作为天下的决策者,地方政府只是对决策的遵从者和执行者,并不会有其他角色可供扮演。 “满儿你自幼生于深宫,宫檐之下,确实等级森严。你所观察、了解的朝堂政闻,看到的一条条政令,大多已是各方博弈之后的结果,而非博弈的过程。政令出台的背后,其实早有中枢和地方征求意见、相互协商、反复修改,如若不然,政策便不可能落地。政策的背后所充斥的,永远是协商与妥协,而非命令与执行。” 庞满儿被说服了,然而仍不由得担心道:“那也不必皇后亲自去,就让行台这几位尚书亲自跑一趟,也不行吗?” “如果仅是皇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