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泰和帝 (第4/5页)
皆倍于雍合等四王城。 皇宫坐北面南,处城池中心,向北而建,宫城在北,皇城在南,向外有内城、外城,再及近郊、远郊,才抵城墙处。 旁且不论,仅说雍王信使,快马加急十一天,终至永宁城,城门处换乘马匹入宫,足走了大半个时辰,二十里地远,才算把信送到,直接昏厥过去,被人抬走。 宫城紫清殿内,今日内朝已散,只有泰和帝一人在批阅奏章。 大溱地广人众,即便各级官府已分散承担多重政务,最后汇集到皇帝案头的,也很多很多。 泰和帝应旻,其实是个很勤政,或者说是一个权势欲望极重的人。 虽非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 但他从继位称帝开始,就逐渐将大溱本就足够集中的皇权,进一步的收拢在握,凡要事之决断,鲜少假手朝堂、帝相共议,往往一言论断而定。 直至而今,仅以京中朝官为例,三省六部官员虽各有派系,但身任主官要职者,却皆是其心腹之臣,凡有言行,皆必先思及圣意。 皇权之强势,遍数大溱一朝,三百五十三年国祚,也无能出其右者。 可其长相上看,三分贵气,两分英武,虽不乏雄伟气概,却更多还是儒雅。 虽已年过五旬,却不显老态,反又额外添了两分如山岳擎天,尽历风霜的沉稳伟岸。 “圣上,雍王急信。” 内侍监穆诚,轻轻推开房门,小碎步飞快的行至泰和帝御案前,低头躬身,奉上信笺。 泰和帝应旻运笔不停,待将手中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