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三篇(九) (第9/9页)

繁),不易(永恒不变)三义,相传系周人所作(一说“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之义),故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说法不一。其萌芽期可能早在殷周之际,《传》包含解释卦辞,爻辞的七中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旧传孔子作。据近人研究大抵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旧有郑玄注,已失传,今通行本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等”。

    《辞海》对《周易》条目的解释与《辞源》里的解释基本相同,《辞海》对《周易》的解释时,认为《周易》又亦称《易经》,又简称《易》。那么,《周易》、《易经》、《易》这三个名称就是一个同一概念了。我们已知先秦时期《周易》曾以《易》来称谓,但从无以《易经》来替代《周易》的称法。而后封建时期里《易传》内容同样以《易》称。如此按《辞海》里的“《周易》又亦称《易经》,又简称《易》”说法,岂不是《易传》也就叫《周易》,又亦称《易经》,又简称《易》了吗?这岂不在称法上乱了套吗?

    总之,《辞海》与《辞源》对《周易》的解释既是错误的,又是十分有害的。???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