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三十二) (第1/4页)

    3.两宋时期

    从三国到唐来看,在“易学”上至力恢复《周易》的义理思想,这种义理是象数义理罢啦,并没有什么纯义理之派别。

    象数义理成为这一时期主导“易学”的思潮,也确实应归功于王弼。而象数筮术(八卦术)在这一时期确实沉寂下去,但并没有消失。这一时期里虽然没有出现“易学”上对《周易》下一个定义,定性《周易》是义理之书,但也没有学者出来公开说《周易》是卜筮之书。学界里照旧引用《周易》用于说理,在运用中还是把《周易》看待成义理之书的。王弼对《周易》做的注到唐孔颖达在王注基础上进行的疏,无疑把《周易》看成义理之书。但那种义理不过是象数义理,是运用象数之说来解释《周易》义理的,当然与《周易》原创的思想是个南辕北辙,但总之把《周易》看成是义理,与把《周易》看成是筮卜性质还是有天壤之别。

    可到了宋代就不同了,有人站出来对《周易》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这人就是称之为的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即所谓后圣人朱子,给《周易》一书有了一个明确的定性,我们很有必要看一看朱熹对《周易》是如何定性的。

    中华历史的时空星转斗移,进入到宋朝时期时,“易学”又一次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繁荣,两宋产生的思想家都与《易》(注:“易经”即今本《周易》加《易传》。下凡《易》称均同)有不解之缘。宋朝在《易》学的大道上又派生出很多路径,即六十四卦、象数易学这棵大树上又发新枝,并产生了象数图式易学,以先天后天八卦图,“河图”、“洛书”诸图说解释“八卦”易理(并不是《周易》义理)。还有程颐继王弼义理释《易》,所产生的“理学易学”;还有杨万里等开辟的援史证《易》的史事易学。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