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四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哲学解读 导说第四篇(四十四) (第5/7页)

新意,也无证据;其二,一部本是占筮之书,逐渐由哲理化而哲学化,是春秋以降解《易》者的成果。这本是当今学界里有影响学者们的共同声音,并无新意,也并无说服力;其三,倒是陈先生与大多数学者说法不同的是,即所认为的一部占筮书,而其哲学化则是受到老庄及稷下道家思想的洗礼。这是说把“巫婆”变成“哲学家”,应归功于道家了。这说法可不同于大陆上主流说法本是儒家解《易》的功劳。这是在为道家争功。恰恰相反,《周易》本是一部惊世核俗的哲学书,正是因象数解《周易》(《易传》里也有一部分“象数易学”内容),把一部哲学书,阉割成不伦不类的东西。

    后封建社会里的道教引道家学说为教经,道教带有巫术性质的组织。也许早在战国的道家思想已与巫术与神秘主义思想挂勾,才使解《易》中带有巫术思想与方法,这也许是引“道”入“易”的功劳所在吧!

    曾是北大哲学系教授,东方易学研究会会长的朱伯昆,主编的《易学基础教程》一书里的绪论开篇是这样说的:“《周易》原本是西周时期形成的占筮典籍,即算卦用书,但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又说:“《易传》解经的特点是,将西周作为占筮用的典籍哲理化,使其成为讲义理的典籍,为《周易》奠定了理论基础。”

    又说:“《易经》作为西周时期算命的书,由六十四个卦象和解释卦象的卦爻辞组成,其解释卦象的文字即经文十分古奥,后人往往不易理解。卦象如何组成的?某卦象下如何系之某卦爻辞?也难以理解。如何依《易经》算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