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女匠师_第16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节 (第5/9页)

“风筝”一说,能飞于天的木制风筝,仍沿用最早的叫法“木鹞”;竹制风筝叫“木鸢”或“木鹊”;纸糊的叫“纸鸢”。

    不管什么叫法,都不允许私人的肆铺或货郎售卖,只用于军事防戍。这些都是桓真告诉她的,在会稽郡时少见纸鸢,从进入兖州后,沿途多了起来,驿站会将纸鸢放飞很高,旅人远远瞧见就安心了,知前方安定。

    可是夜间呢?旅人是瞧不到的。如果城池有变,夜晚也无法靠纸鸢向外传消息。直到五代时期,一位叫李邺的官吏在纸鸢上绑了竹笛,风吹如筝音,才有了“风筝”的称呼。

    2006年,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惜的是,尽管潍坊的风筝节世界闻名,但关于风筝制作的古文献很少。

    王葛前世学制竹时,做过不少大型的风筝,那就由她开始,多为这个新晋朝的后世,留一些风筝记载与传说吧。

    飞辕车制作标准复杂,为避免水文字嫌疑,不写具体了,感兴趣的书友可自行搜索。

    另外,我知道传递信号的方式多种多样,因为本文宣扬非遗传统文化,所以主角制风筝,不制国外的,比如通信塔。

    第299章 请假

    对不住友友们,加班中,今天又更不了。见谅见谅。

    第300章 285 功勋令

    七月初十,即使在辽东地域,盛夏的骄阳也足够炎热。王葛作为匠童考试的一名考官,正尽职尽责的巡视考场,还要辅助主考官从考生中挑出有天赋者。

    如今她已是郡署匠肆的吏,也是平州年纪最小的匠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