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46章 孙宏被招供? (第5/5页)
鸿越拉越远,浩阳市出现“双头”格局。 正因为刘伟鸿的强势,导致宋晓卫要想在浩阳市建立威信,远比一般的党委书记要难得多。最主要的是刘伟鸿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出人意料的巨大成绩。 华源商贸城已经正式开工,建设进度很快。省工行贷款五千万已经到账,俄罗斯进口的矿山设备也到了浩阳市,开始在几个国营大煤矿安装。而与河东省天平矿业有限公司的合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浩阳市投资一千五百万,占有新矿业公司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所有这些,都为刘伟鸿头上增添了不小的光环。 经济建设上的事务,宋晓卫基本上插手不进去。这些都是大项目,动辄牵涉到几千万乃至上亿的资金,俱皆是刘伟鸿引进来,也是刘伟鸿在一手掌控。 宋晓卫要想快速树立权威,暂时只能在党建和干部工作上想办法。不过他到任才四个月,情况都还不是太熟悉,就急急忙忙动干部,搞不好效果会适得其反。经济建设插手不进,干部暂时不能大动,宋晓卫除了频繁地召见负责干部谈话,多多下乡考察,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不过宋晓卫这一系列的召见和考察,确实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初次和宋书记接触的中层干部们,对宋书记的评价大都还不错。宋晓卫平易近人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中层干部们觉得宋晓卫理论水平比较高,不在前任市委书记苑忠兴之下。 毕竟是方东华书记的秘书出身,宋晓卫的底子还是很扎实的。 小地方的干部,尤其是乡下的基层干部,对于文化程度高,理论水平高的上级领导,还是比较佩服的,何况宋晓卫本就是市委书记,手里攥着他们的乌纱帽呢。 第646章 孙宏“被”招供?在线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